冯小宁的主旋律,我的青藏高原——观影笔记之《青藏线》

2007-06-14 14:59 阅读(?)评论(0)
上午,在三楼标放观摩了冯小宁的新片《青藏线》。久违的周里京,熟悉的冯氏风格,御用的刘小微,很男人的鄂布斯……或许都是看这个片子的理由吧。
我这个人很奇怪,生活中几乎找不到流泪和感动的理由,却会为老电影眼眶湿润,偶尔也能因为主旋律电影抽动鼻翼,比如《焦裕禄》,比如《张思德》,甚至是《离开雷锋的日子》……而这次,我多多少少又感动了,是因为几代建设者的“青藏精神”,还是因为那纯净的高原?
镜头由模糊渐次清晰、猎猎飘动的经幡开始,青藏线工程建设指挥长于明远(周里京饰)的话外音,渐渐引入共和国大建设的五十年代。1956年,冰雪茫茫的青藏高原上,于明远的父辈们凭着一股狂热的激情将木桩钉入冰雪,开始了修建通天之路的梦想。但梦刚刚开始便粉碎在恶劣的自然条件面前,于明远的父亲永远留在了雪域高原,手里举着准备送给儿子的模型小火车……
在周里京过多的画外音和张千一夸张的音乐中,“青藏线”三个字才慢慢推出。
二十年后,于明远肩负着父亲的夙愿,随着铁路大军再次向青藏铁路发起冲击。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将铁路铺到了昆仑山下,但面对缺氧和地震等巨大困难,却不得不再次停了下来。昆仑山无情地吞没了于明远的战友,也埋葬了他对一位文工团团员的朦胧恋情,只留下一个口琴。
时光到了新世纪的2001年,人到中年的于明远已是青藏铁路工程的建设指挥长,他聚集了一流的人才,一流的技术,又一次向那既熟悉又陌生的昆仑山迈进,开始了青藏铁路的最后决战。高原病专家初冉冉(刘小微饰)来到了工地,原来她不但是工程建设队长桑吉(鄂布斯饰)的女友,而且更令于明远惊讶的是,她与当年牺牲的文工团的姑娘长得一模一样。
接下来的故事无非是,战胜困难,加强保障,保护高原生态,保证施工质量等主题下的细节。初冉冉的到来,加强了医疗保障,高压氧舱等先进设备和科技手段极大的保证了工程的进度,人们的干劲更加充足,每当工程顺利的时候总有意外发生:于明远累昏倒在了工地上,初冉冉身负重伤,甚至有人献出了生命。球状闪电、高原地震、恶劣天气的制作丝毫不亚于好莱坞的水准。
就在高架桥的主体结构已近完成之时,于明远突然发现一个桥墩顶端盖梁上有一道细缝,力排众议忍痛下令炸毁盖梁,大家在泪水中重新浇灌。新的大桥盖梁完成了,此时于明远家中打来电话告知老母病危。去机场的路上,大雪忽至,新的大桥盖梁如果不保持在3度以上就会报废,于明远半路折回。在他带领下,队长桑吉、工程师、甚至初冉冉都扑在盖梁上,用身体紧紧压住棉被进行保温。盖梁最终保住了,于明远未能见母亲最后一面,但他感觉到母亲与父亲的灵魂已重逢在昆仑山,和那些已逝的战友一起守望着青藏线。
桑吉和初冉冉要在隧道开通那天举行婚礼,用隧道做“洞房”。婚礼前夕,于明远向初冉冉道出了一个埋藏在他心底长达二十五年的秘密,并把口琴送给了她。随后,二十五年前的一幕再次上演,地震发生了,山上的碎石从洞口上滚落,初冉冉不顾一切的向隧道口冲去,却被人死死的抱住,人们惊恐地看着被飞尘封蔽的洞口——这一次,隧道却安然无恙。
青藏铁路开通了,从西宁到拉萨,正好1956公里。
我很少复述故事,但这样的电影,只能复述故事。也许让我感动的不是它的记录风格,更不是表演——中国的主旋律电影总是貌似真实地记录事件,可惜表演的痕迹无处不在——也许让我眼角湿润的,是那块高原,是那样的雪山,是那样蓝得不能再蓝的河,纯净得不能再纯净的天空,当然,还有那些灵性的藏羚羊,那高原上虔诚的民族,那直达灵魂的歌声……
但愿,青藏铁路,这条世界上最高的通天路,不会污染了那块净土,那个天堂。
  最后修改于 2020-04-30 21:41    阅读(?)评论(0)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